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太阳能

大家都在说的虚拟电厂到底是什么?

来源:太阳能    发布时间:2025-03-14 05:24:19

03-14

...


  提到电厂,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这样的画面:巨大的厂房里,滚烫的锅炉不断运作,高耸的烟囱直插云霄,冒着浓浓的白烟,周边是密密麻麻的输电线路 ,这就是传统电厂给我们的直观印象。它们通过燃烧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或者利用水能、核能等,将别的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

  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电厂 —— 虚拟电厂。它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轰鸣的机器,也没有滚滚的浓烟,那它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资源聚合和协调优化,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打个比方,虚拟电厂就像是一个 “电力大管家”,它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小型发电设备,比如工厂屋顶的光伏发电板、居民家的风力发电机,还有一些可调节用电的设备,像商场的空调、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等,通过信息技术连接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这些分散的能源和设备,单独来看可能不起眼,但聚在一起,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像一个真正的电厂一样,为电网提供电力支持,调节电力的供需平衡 。

  虚拟电厂的第一步,是把各种分散的电力资源聚合起来。就好比我们玩拼图,把不一样的形状、不一样的颜色的小块,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在虚拟电厂里,这些 “小块” 就是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等 。

  以分布式电源来说,可能是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型太阳能电站,也可能是乡村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它们规模不大,发电能力有限,但数量众多。虚拟电厂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比如 5G 网络,就像给这些小电源们装上了 “对讲机”,让它们能够和虚拟电厂的 “大脑”—— 管理系统保持紧密联系 。

  储能系统也很关键,像是一个个 “电力充电宝”。在电力充足的时候,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电力紧张时,再把储存的电能释放开来 。还有可控负荷,比如工厂里能调整生产时间的设备、商场里能调节温度的空调系统,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等 。虚拟电厂把这些看似零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就像把分散的小电池拼成了一个超级大电池组,让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

  资源聚合起来后,接下来就是协调优化了。虚拟电厂通过一套智能的软件系统,对聚合起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这个软件系统就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的 “指挥官”,它能实时获取电力市场的价格信息、电网的负荷情况,以及各个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的状态 。

  比如,在用电高峰时段,像夏天的午后,大家都开着空调,电网负荷急剧上升。这时,虚拟电厂的 “指挥官” 就会下达指令,让储能系统释放电能,同时降低一些可控负荷的用电量,比如适当调高商场空调的温度,或者让工厂暂时调整一下生产设备的运行时间 。这样一来,就能增加电力供应,减少电力需求,缓解电网的压力,实现 “削峰” 。

  而在用电低谷时段,比如深夜,电网负荷较低,一些发电厂发出来的电可能用不完。虚拟电厂就会让储能系统充电,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同时鼓励一些可控负荷多用电,比如安排电动汽车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充电 。这就是 “填谷”,让电力供需更加平衡 。

  通过这样的协调优化,虚拟电厂能够充分的发挥各种资源的潜力,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就像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指挥官,让整个电力 “乐团” 演奏出最完美的乐章 。

  理论上的东西可能有点抽象,下面就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几个虚拟电厂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

  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也不甘示弱,它已经稳定运行了半年多,成绩相当亮眼 。它把高新西区 IC 低碳产业园的光伏、储能,以及京东方、德州仪器、华为等 169 家企业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电力调节能力 。在电源侧有 0.1 万千瓦的灵活可调能力,负荷侧更是达到了 5.76 万千瓦 。这就等于两座小型发电厂的发电量,能填补成都高新西区 60% 以上的供电缺口 。

  在实际运行中,它通过在企业侧安装高精度电力采集终端,像一个个小卫士一样,每分钟都在采集企业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实时感知企业的用电需求 。然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对这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对企业用电全流程、多场景的精准管理服务 。比如在高温天气,电网供电紧张时,它会让聚合的商场空调温度上升 1 - 2 摄氏度,减少用电需求 ;同时,把聚合的分布式能源、储能设施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既解决了电力供需问题,又能让企业获得高峰时的高电价收益 。

  烟台数字化虚拟电厂同样表现出色,它拥有 50 万千瓦的 “发电” 能力,这里的 “发电” 其实是指它强大的电力调节能力 。它通过智慧管控平台这个 “大脑”,对各类可调节用电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这样的平台就像一个超级指挥中心,能实时看到资源接入、用电负荷、电力交易等情况 。

  在实际应用中,它成功解决了不少电力难题 。比如在电力保供方面,当电网负荷过高时,它会协调工厂调整生产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用电负荷 ;在电网负荷过低时,又鼓励电动汽车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充电,增加用电负荷,实现 “削峰填谷”,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而且,它还能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充分的利用分布式资源的聚合能力,让新能源更好地融入电网 。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在一些小区,晚上 11 点之后,很多车主会选择给电动汽车充电,如果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车同时充电,就会使小区瞬时用电负荷过载 。但加入虚拟电厂之后,这些电动汽车就能够准确的通过系统安排,分批次进行充电,既能保证早上 8 点充满电,又不会让小区用电负荷过载,实现了用电安全稳定 。

  传统电厂,尤其是火力发电,就像一个环境污染 “小怪兽”。燃烧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不仅会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还会导致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能够造成极大的危害 。

  而虚拟电厂就像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它主要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基础,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这些能源在发电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污染物排放,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大幅度的降低碳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意义 。想象一下,慢慢的变多的虚拟电厂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我们的天空会更蓝,空气会更清新,生态环境也会慢慢的好 。

  建一座传统电厂,那可真是个 “大工程”。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土地,花费巨额的建设资金来建造厂房、安装设备,后期还需要持续投入运营和维护成本 。而且,随着环保要求慢慢的升高,传统电厂在环保设施上的投入也慢慢变得大 。

  虚拟电厂就不一样啦,它不需要新建高大的厂房,也不需要购置昂贵的发电设备,只一定要通过信息技术,把现有的分布式能源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 。这就好比搭积木,用现有的积木搭出一个新的造型,而不是重新去买一堆积木 。以烟台虚拟电厂为例,它预期建设 50 万千瓦可调负荷资源池,建成后可节省土地约 300 亩,相比建设同等容量火电厂节省约 21 亿元,还能减少碳排放约 189 万吨 ,这成本优势简直太明显了 。

  新能源发电,像太阳能、风能,虽然清洁又环保,但它们有个小 “脾气”,就是发电不稳定。太阳时有时无,风也时大时小,这就导致新能源发电的电量会出现波动 。如果大量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直接接入电网,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队伍里捣乱,会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有可能出现弃风弃光现象,造成能源的浪费 。

  虚拟电厂就像是一个 “稳压器”,它通过精准的控制和调度,把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等资源整合起来,根据电网的实时需求,灵活调节电力的供应和需求 。在新能源发电多的时候,把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或者调整可控负荷多用电;在新能源发电少的时候,再把储存的电能释放开来,或者降低可控负荷的用电量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避免弃风弃光现象,让电网这个 “大队伍” 保持整齐有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虚拟电厂的发展可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有着强大的政策支持。国家就像一个超级 “助推器”,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为虚拟电厂的发展保驾护航 。

  早在 2022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就强调,要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 2025 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 3% - 5% 。虚拟电厂作为需求侧响应的重要主体,自然成为了重点发展对象 。

  还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 。这不仅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让它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另外,在 2024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建议》,明确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参与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 。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与虚拟电厂的融合互动将逐步加强,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加速转型和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虚拟电厂的市场潜力简直大到超乎想象 。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有着无限的生长空间 。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2 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约为 14.5 亿元,而到了 2023 年,市场投资规模就约达 84.2 亿元,全国虚拟电厂聚合容量已达到 935 万千瓦,同比增长 87% ,这上涨的速度,就像坐了火箭一样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到近百亿人民币,到 2030 年更是有望突破千亿元级别 。想象一下,未来虚拟电厂将在电力市场中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能源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

  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直增长,以及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虚拟电厂的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被挖掘 。新能源汽车可当作移动储能设备,参与虚拟电厂的电力调节,为电网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资源 。这不仅能缓解电网的压力,还能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所带来额外的收益,实现双赢 。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虚拟电厂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 。最明显的就是,以后我们的用电会更稳定。再也用不着担心夏天开着空调,突然就停电了 。像一些新能源车主,还能通过虚拟电厂获得额外的收益 。比如在深圳,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参与车网互动,在用电高峰时,把车上的电能反向输送给电网,每度电能够得到 4 元的收益 。这就等于把自己的车变成了一个 “充电宝”,不仅能帮助电网缓解压力,还能给自己赚钱,是否很划算 。

  对于企业来说,虚拟电厂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一方面,公司能够通过参与虚拟电厂,实现错峰生产,降低用电成本 。就像前面提到的石墨生产企业,接入虚拟电厂后,在用电低谷时段错峰生产,不仅电费最低,还能获得虚拟电厂调节收益 。根据目前的政策,调节收益有可能覆盖该时段调节用电的成本,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若企业的调节能力足够强,就有机会 “免费用电”,甚至 “小赚一笔” 。

  另一方面,虚拟电厂还能帮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通过虚拟电厂的智能调度,公司能够合理的安排生产设备的运行时间,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虚拟电厂还能促进企业与电网的互动,让企业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的变化,实现精细化生产 。

  虚拟电厂,这个看似虚幻却又实实在在改变着能源格局的创新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在能源领域掀起一场变革 。它就像一个无形的巨人,将分散的能源资源汇聚在一起,实现了电力的高效调配和利用 。

  成都、烟台等地的虚拟电厂成功案例,已经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它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而且,在政策的全力支持下,虚拟电厂的发展可谓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必将在能源舞台上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