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农村大有可为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11-30 14:29:412024-11-30
编者按:改革开放3 0年来,我国在电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能源与环境问 ...
编者按:改革开放3 0年来,我国在电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长远来看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全力发展新能源发电。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在新能源发电尤其是农村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积极探索,投入大量科研力量,承担起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科研项目“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关键技术探讨研究”,成果显著。2008年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 4届学术年会在中国农大召开之际,记者走访了“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课题组,了解一下他们的夙愿“让新能源发电技术走进农家”。
担任新能源发电课题组组长的杨明皓教授对记者介绍说,相对城市来讲,农村自然条件优越,地理环境很适合风、水、光发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经济角度讲,农村常规能源供需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率低,研究开发户用风、水、光互补发电不必考虑一次能源如煤、油的使用,政府和用户只需考虑前期基本的建设的投资即可。更重要的是,如果农村户户成功建设新能源发电之后,用户在满足自己发电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将结余的电量送到电网,以供给城市减少煤、油的使用。为此,我们信电学院专门成立了电力与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的支柱型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之一。中心包括电气工程系、电力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电力与新能源发电研究中心。
近年来,课题组重点研究了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由课题组独立开发的户用风、水、光发电系统,可在各种工况下实现风电、水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独立运行或互补运行。运用SVG技术解决了独立运行笼型异步发电机的励磁及启动降压问题。
为使用户便捷地使用电力新能源,课题组针对农村低速风、微水力和太阳能资源供给不连续、彼此互补性显著的特点,重点研究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优化配置方法,系统无功补偿方式和设备的选型方案,风、水、光各发电单元的潮流模型和系统潮流计算方式及开发系统优化配置设件。为此,课题组独立开发了风、光、水力发电系统的电网仿真平台,此平台可以模拟各种运作状况下的风力发电系统、水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3个单元独立运行和互补运行的暂态特性,为独立或并网运行的微型电力系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为了研究北京郊区的太阳能与风力资源状况,课题组研发设计了太阳能与风力资源监测与记录系统。该系统已于2007年6月在北京市密云县大岭村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示范工程现场投入运行。这为研究低速风力资源特性和太阳能发电资源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数据,为下一步示范工程的基本的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以便后期配置微型电力系统发电容量。为研究风光发电系统,课题组还在信电阳楼七楼顶层设立了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现已成功并网运行,向电网送电。为模拟风力发电,课题组还在信电大楼顶层安装了两个风力发电机。
微型电力系统远方实时监视系统也已经在密云风光互补景观风车装置投入试运行。该系统能够准确地了解发电装置的状态、存储记录试验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实现远方监视、数据传送和历史数据存储。
此外,微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器也正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针对我国部分远离电网且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未能通电的村寨农户,研究过流部件的流场分析,提出利用微水力发电动力系统的技术。
目前,电力与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中心还承担着国家、省部委、电力企业、基金、国际交流等大量科研项目。近年来,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农网规划与经济运行、新能源发电、电能质量检验、节电及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五”科技优秀推广项目奖3项,北京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华北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l项,山西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年均实现产值超过1200万元。